連續(xù)改擴建帶來后勁
武漢港集裝箱量呈高速增長態(tài)勢
徐前山 楊建黨 周莉 汪業(yè)瑜 普俊
來源:長江日報2007年6月1日第4版“特別報道”
合資改造后的武漢港集裝箱有限公司(楊泗港)青春煥發(fā),集裝箱量連續(xù)4年增幅達30%以上,呈放量增長態(tài)勢。
統(tǒng)計表明,公司2003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1.6萬TEU,2004年完成14萬TEU,2005年完成17.8萬TEU,2006年完成24.1萬TEU,今年可望突破30萬TEU,成為華中地區(qū)最大的專業(yè)國際集裝箱碼頭。
武漢港集裝箱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武漢港集裝箱運輸公司,成立于1996年,當時的年集裝箱量僅一萬左右TEU。
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擴大,特別是外向型經濟的建設,外貿進出口量的初步形成,集裝箱運輸方式開始由沿海向內陸延伸,為集裝箱運輸發(fā)展提供契機。2000年后,日益增長的箱量與落后的生產能力之間的矛盾制約了公司的發(fā)展。武漢港口集團走出了合資改制的第一步,將武漢港集裝箱運輸公司與上海港集裝箱公司進行合資,成立了“武漢港集裝箱有限公司”。
以合資為契機,武港集箱引進了資金、技術及先進的管理方式,并投入資金6000余萬元,進行了集裝箱一期改擴建工程,將原7.8萬TUE的吞吐能力提高到25-30萬TEU。去年四月,總投資3.35億元的集裝箱港區(qū)改擴建二期工程全面開工建設。今年,再次新增投資2億元,整體改擴建工程明年完工,楊泗港集裝箱的通過能力將躍升至50萬TEU。
楊泗港集裝箱運輸已逐步成為武漢及湖北地區(qū)外貿進出口貨物的主要集散地,是長江中上游地區(qū)最大的專業(yè)國際集裝箱碼頭。
目前,公司每月航班數(shù)量達320多班,漢申直達班輪增加到每周11班,還增加了“武漢-洋山”的直達班輪,保證了內外貿貨物進出的需要。